舞蹈学院办学始于1998年,由四川师范大学与原四川省舞蹈学校联合办学,培养了第一批舞蹈专业本科生。2007年,学校将原艺术学院、原现代艺术学院的舞蹈类专业进行整合,组建了舞蹈学院。
学院现有舞蹈表演、舞蹈学、音乐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186人,具有舞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分为舞蹈表演与编导、舞蹈教育、音乐剧三个培养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93人。
一、目标定位
学院专业设置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立足四川服务全国。培养文舞兼修、德艺双馨,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舞蹈、音乐剧艺术人才。
1、办学特色
舞蹈学院立足巴蜀文化,以舞蹈美育改革与创新实践为引领,以特色学科为导向,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行以舞铸魂、以舞育人的舞蹈教育新风尚。
2、培养目标
舞蹈学院积极贯彻学校“24356”办学思想体系,在教学中落实“一核四维三新五能”的教学理念。一核: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四维三新:构建“四维三新”的教育范式,围绕“目标之维、方法之维、特色之维、保障之维”和“新定位、新布局、新机制”理念构建舞蹈专业教育范式;五能:培养学生具备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竞赛能力、舞台表演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
二、主要举措
1、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结合新时代的新布局,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舞蹈专业,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128”教育教学行动计划。
坚持一个中心——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基础厚实、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德艺双馨的舞蹈艺术人才”。
推行二个主力——一是推行“专任教师+艺术家”,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组建艺术名师讲习团;融合“课堂+舞台”,抓好艺术创演“主渠道”,打造“领舞者”育人平台。二是实施“一流课程+教育教学”,完善教学内容“主动力”,将精品课程、国家一流课程融入教育教学,打造了校、场、馆、企多元协同的创新教育实践“立交桥”。学院与文殊院妙剧场、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实习基地建设协同育人,开展“沉浸式”舞蹈课堂。
开展八个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一流名师培育与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升计划、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计划、课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计划、教学研究与成果培育计划、教学保障与质量评价体系改进计划”。
2、构建学生工作体系
学院学生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以舞铸魂”的核心理念,实施“领舞者育人计划”。通过“三抓”“三育”,培养“文舞兼修,德艺双馨”的新时代领舞者。
三抓”:抓严常规管理、抓实特色活动、抓强艺术思政。通过制度化建设,抓严常规管理;抓好学生早功和博艺杯新生文艺晚会。同时,依托青年大学习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养成教育,抓强艺术思政教育。
三育:育德、育能、育心
坚持“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了“舞蹈+党史”“青春颂祖国”系列活动,通过省优大生主题宣讲、微党课、舞影展辉煌等活动,致敬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吾能”大课堂、“舞韵青春”、“舞星红遗”社会实践活动、美育大课堂、“互联网+”、“挑战杯”等活动赛事,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心理团辅、音舞心生、“舞动吧川师大”、与你相“寓”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3、推进精准就业。就业指导“一人一策”,在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方面实现双突破。坚持“共生共赢共发展”的校友工作理念,建好校友信息库和资源库促就业,有效发挥校友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
三、建设成效
1、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舞蹈专业学位点评估获得B级认定,在全国居于前20%——32%。学院获批建设两项国家级课程——“蜀风蜀韵:舞蹈实践与创新”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两个项目从属于同一门类的两个不同类型课程,实现了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无缝连接,是全国唯一本科和研究生同时获得立项的舞蹈课程(舞蹈实践类全国仅2项)。课程突出实践育人的中心地位“从小课堂走向大舞台”,以巴蜀文化为根基,美育教育与舞蹈编创相互融合,将课堂发展到舞台实践、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等“大舞台”,开展“沉浸式”舞蹈课堂。引入“智能+”技术、Al课程、知识图谱等平台,依托现有“金课”着力开创国家级优质一流课程,推动一流专业建设。
《蜀风蜀韵:舞蹈实践与创新》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全国艺术硕士在线示范课程
“桃李杯 ”精品课:《羌族舞蹈训练组合》《羌族传统舞蹈—— 巴绒》
2、教学科研工作创历史新高。2020年至今,学院立项市厅级及以上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藏、羌、彝民族鼓舞表演人才培养、舞蹈及舞蹈编剧《彝人英雄》、群舞《走祥云》、群舞《远山不远》、舞蹈舞剧编导《十八勇士》、舞蹈编导《吼青天》、藏彝走廊民族乐舞表演与创作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居四川省舞蹈类第一。
学院教学科研部分成功立项项目
3、党建和学生工作成果丰硕。《雅雯讲故事》阅读浏览量1000余万,先后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获国家银奖一项,省金奖两项,铜奖四项。学生获“四川省年度大学生人物”等荣誉称号。
我院 2023 级硕士研究生潘雅雯参加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
4、高质量实践演出众多
学院师生参演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202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七夕晚会、2022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巴蜀儿女心向党”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展演活动。舞蹈专场“阳光下我们舞起来”线下与线上观看量超300万,并获得四川省优秀剧目展播最佳人气奖;“心有所蜀”原创舞蹈作品荟萃亮相国家大剧院,呈现了一场独具蜀地特色的舞蹈盛宴,也是四川高校首次入选“春华秋实”展演的舞蹈专场。
“ 阳光下我们舞起来 ”原创晚会、“心有所蜀 ”国家大剧院展演
建党百年文艺汇演“伟大征程 ”、2021 年央视春晚、世界大运会、巴蜀儿女心向党
5、优秀作品获奖众多
学院近年来在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央电视台CCTV舞蹈世界精品舞蹈展演、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全国美育成果展、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四川省青年舞蹈大赛,以及国内外其他各类舞蹈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如下:
代表性原创作品剧照
6、校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学院与知名艺术团体和演艺机构合作,先后在海南三亚、贵州赤水、凤凰古城、都江堰、峨眉山、街子古镇等地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生通过舞台全过程跟踪实践操作、大型实景舞台表演,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
2023年,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原创音乐剧《没有角的小犀牛》赴国家大剧院演出;音乐表演专业开拓校外舞台实践基地,与成都市成华区蝶舞华天合作的原创音乐剧《熊猫》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演出500余场。学院与四川省歌舞剧院、大德文景“妙剧场、蝶舞华天、阿坝九寨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中演现场(成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艺术院团建立了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与成都市成都七中、师大一中、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第二中学等签署了教育实习基地协议,提供学生舞蹈教育教学实践平台。
我院学生参演《没有角的小犀牛》、《熊猫》
7、国际交流互动频繁。学院重视与发展国内外交流学习,对外立足巴蜀地区艺术特色,突出民族元素,展示我院艺术教育成果。先后多次派教师学生代表赴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地演出交流,与意大利伯恩斯坦音乐剧学院联合举办了三届中意音乐剧文化交流季活动。学院成功举办“海外师说”云端讲堂之中美舞蹈交流季系列活动。创作作品连续两次荣登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悉尼歌剧院展演,并荣获一等奖。
国外交流活动
舞蹈学院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24356”办学治校体系,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成省内领先、西部知名、全国影响较大的舞蹈艺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撰稿:程万智
审核:潘瑞英
初审:张恩思
终审:刘 洋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7天前 139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55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56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42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19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54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22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25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1月前 143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2月前 146